长沙: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年 — 5,3,291页 (汉语副词研究丛书)— ISBN 9787564809935
本文以历时类型学为视角,把汉语副词置于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下,尝试探讨副词的基本属性问题。研究思路是从人类普遍的语义认知功能出发,不拘泥于传统术语(如名词、动词、状语、谓语等)说法的约束,从语言的“意义”着手,把意义分为指称意义、结构意义和语用意义,认为副词就是语用意义的虚词。
语用意义是语言的主观意义,主观性来源于语言的“指示”特性。“指示”是话语交流中的“话轮替换(tu-talking)"动作,它包括“指给人看”和“示给人看”两项功能。句子就是一个指示动作,它由“原初”概念成分+“手指”功能成分+“当下”概念成分构成。“原初”概念是“型”概念,“当下”概念是“例”概念。判断一个语言形式是否“成句”,就是要看它是否形成了型例关系的索引指示结构。句子中的概念成分要构成型例关系,就离不开虚词。虚词既有指别、限制功能,又有关联作用。介词、连词等是关联功能凸显,指别功能隐现的虚词,副词则是关联功能隐现,指别功能凸显的虚词。主观性是副词的显著特征,离开句子,就无法识解它。
全文分为三大部分。